李万:美国、日本、英国都在做技术预见,那中国呢? | 造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13c8jgfl&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187位讲者:李万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大家好,我叫李万,来自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技术预见的这项工作。
人类对两件事情会感到困惑和恐惧,第一个是死亡,第二个是未知。前者,我们可以把它交给医生和生物学家,那是他们的事情。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后者。
人们总想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所以,人们总是在进行预见。
但是做好一个预见,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开展技术预见,首先是要站在未来看现在。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有哪些对未来的错误预见,有的例子现在看起来甚至有点好笑。
1876年,著名的西联公司,认为电话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我们知道,今天电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东西。
1899年,美国专利局局长认为所有能发明的都已经发明了。但我们都知道,发明并没有在19世纪末终止,进入到21世纪,发明仍然在继续。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一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专利超过一百万项的国家,这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说明发明正在进一步地兴盛。
麦肯锡公司在90年代的时候,预言到2000年全球手机不会超过一百万部。
这些预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当下的现状当成一个恒定的状况,然而技术总是在不经意间突飞猛进。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对这个不可预知的情况进行预见呢?
这是因为技术对我们实在太重要了。
经济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如果从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算起,我们今天的财富,大概97%是在工业革命后的这250年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一轮又一轮的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财富。
技术研发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高,技术投资越来越庞大,那就需要我们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系统科学的预见。
谁来决定技术创新未来的走向呢?是科学家的事情?是政治家的事情?还是企业家的事情?
其实有一个庞大的,具有巨大能量的,但是往往会被忽视的群体,那就是我们,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当我们想要有便捷的交通的时候,就有了飞机和高铁;当我们想要能够时时和这个世界保持同步的时候,就有了互联网;当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向世界喊话的时候,就有了自媒体;当我们想要有轻松惬意的生活的时候,就有了电饭锅、洗衣机、空调、冰箱,甚至今天还有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诸如此等等。
甚至在未来,如果我们想要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话,不老泉的传说也可能走进现实……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为明天和未来做着打算和预见。
但是预见并不是算命,技术预见并不是技术算命,它实际上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共同的想像,转化成为应用场景的一个过程。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用到的所有东西,其实都是我们通过把握自然规律生产制造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象力的实体化。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主要国家都开始了技术预见活动,从美国到日本,从英伦三岛到欧洲大陆,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着专业的技术预见的工作,他们像人类哨兵一样,时刻紧盯着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及时向人们发出预告或者预警。
作为科技的侦察兵,他们的武器是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德尔菲调查法。
德尔菲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在神话传说中,宙斯把这个地方送给了他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因为阿波罗有一种让人预测未来的能力,于是40年代,美国学者开发这个调查方法的时候,就以此命名,希望能够预见技术的明天。
德尔菲调查法,是一种背靠背方式的专家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向专家、公众征询对技术未来发展的认识。包括技术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技术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技术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技术还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功能等等。
这是一种把本国,本地区的前沿专业人士和公众的战略性智慧集结在一起的重要方法。40年代以来,通过这个方法,各个国家和机构,都取得了大量的预见未来的成果。
今天,所有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技术预见。他们都把技术预见作为战略工具。
美国,技术预见的起源之地,技术预见已经深入到它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日本从60年代末就开始了国家层面的技术预见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经济学家分析日本在战后实现经济腾飞的原因时,就认为技术预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从90年代开展技术预见到今天,一直保持创新型大国的地位……
对于企业来讲,技术预见的活动并不亚于对国家的作用。在很早之前就有很多企业应用技术预见,进行研发创新方面的探索。
比如壳牌,它在60年代就准确地预见了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提前做出了充分的应对准备。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的跨国公司,都把技术预见作为进行全球技术研发布局,获取创新成功的重要工具,像西门子,像三星,像微软……可以说,这已经成为这些跨国公司能够向全球渗透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武器。
中国也一直非常重视技术预见,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率先开展了技术预见的相关工作。
90年代,国家科委曾经进行了四次关键的技术遴选,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和地方都把技术预见作为科技创新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的重要工具。
上海是2001年开始这项工作的,每五年都会对未来15年做一个预见,最近一次是2014年,完成到2030年的技术预见工作。这些成果,很好地支撑了十三五的科技创新规划。
做好一个技术预见的活动,就像我们每个人在预见和展望我们的明天一样,需要有五个因素。
首先,你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保持好奇心。坚信明天会更美好,坚信科技总能带来更好的生活。
其次,你要有超前的思维。要去预见未来,你不仅要从今天去看明天,更重要的是你要站在后天去回望每一天。
第三,你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你需要占有大量的信息,以及,更快地去消化这些信息。研究表明,天才之所以和普通人不一样,最重要的在于他们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所以,从海量知识中快速便捷地找到一种趋势,是技术预见成功的关键之一。
不仅如此,你还需要独特的视角,要不断地训练你的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这将会使你获得对未来的不同观点。
最后,还要有卓越的执行力。最好的预见,就是把未来创造出来。
从事技术预见十多年来,我对技术的理解不断地在深化。我越来越觉得整个世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每一次做技术预见,对我来说都是一次修行和悟道,我总想去抓住技术背后的秘密,总想去找到生命进化的动力,甚至找到宇宙演化的根本,但是每完成一次预见,我就会发现,我似乎离它们又远了一步,因为一个人的知识是那么的有限。
尽管每一次都不是完美的,但是也许正是这种不完美,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去尝试,去体验。
一个预见者,往往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他对未来有一种执着的乐观。
伟大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这个世界上有2%~3%的人,他们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现在,他们是人类的先头部队。他们用一生一世的时间预见未来,分享成果,(促进社会发展),从而获得了堪比三生三世的体验。
这种体验,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非凡的感觉。我们人类,其实非常的渺小,作为个体,我们跑比不过猎豹,飞比不过雄鹰,潜水比不过海豚……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是这个星球的主导者?是因为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对未知最具有好奇心的生物。
今天人和技术的关系,已经不再那么简单。人工智能的出现,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人和技术正在融合,尼采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动物和超人之间的桥梁。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我们就是进化的终级形态。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预见未来,现在将会被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超越,未来将会一天比一天更加辉煌。
现在不再,未来已来。
谢谢大家。